>>您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宁夏点击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2024-05-27 08:01:22   
2024-05-27 08:01:22    来源:宁夏日报

  银川市典农河畔,山水相融城在画中。宁夏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奋斗,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资料图片) 记者 马楠 摄

  银川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艺术周暨表彰活动在银川市永泰小学举行(资料图片)。学校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有感有效。 记者 马楠 王洋 摄

  贺兰县立岗镇,宁夏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农户采收菜心(资料图片)。宁夏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发展,提升“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让各族干部群众看到奔头、增强信心,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 马楠 王洋 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宁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族群众携手奋进,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在共同的发展中,感受同频的幸福,在共进的旋律里,诉说同心的故事。

  幸福笑脸,映出民生新答卷

  记者 尚陵彬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最美的画面,是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最动人的故事,是千家万户的“小幸福”。

  宁夏各级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解决好各族群众“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急难愁盼的事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激发移民群众内生动力,续写“山海情”新篇章

  “这几年孩子考上了大学,我们在附近酒庄打工,乡亲们都感到更有奔头。”永宁县闽宁镇木兰村村民刘莉的言语中,洋溢着踏实的满足感。在移民搬迁和闽宁协作对口帮扶政策下,刘莉和丈夫都在立兰葡萄酒庄工作,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闽宁镇的新故事还在“生长”。这里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电商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帮扶示范基地,为越来越多的移民群众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一根网线联通世界,山里娃“云中”翱翔逐梦

  “互联网打开了山里娃看世界的窗户。”西吉县将台堡镇西坪小学校长郝永胜说,通过互联网,曹洼小学的学生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钢琴练习软件、3D动画设计等课程,如今触手可及。

  宁夏搭建“云中课堂”,推动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山区孩子“一步”走进城市里的教室。以银川二十一小为例,该校通过集团化发展成立教育共同体,直接托管、联盟帮带14所学校。受到“点对点”帮扶的班级,在学区质量测查中比平行班最低成绩高出20.3分。

  ——省钱又省力,村民实现“村头问诊、云端看病”

  在盐池县花马池镇中心卫生院,村民们干完农活来这里看病,可以直接连线盐池县中医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交流的方式与中医院专家确定治疗方案。

  “村头问诊、云端看病”,通过“互联网+医疗”远程问诊,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名专家的诊疗服务,对于宁夏山区群众不再是“新鲜事”。

  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与市级医院、三甲医院“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文明赋能乡村蝶变,建“画里乡村”和“梦里乡愁”

  如今的隆德县李士村,砖瓦房,水泥路,家家通上自来水,户户用上抽水马桶和太阳能热水器。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环境。在李士村,还有不少“时髦”——参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护林防火等集体活动获得“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到“爱心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村里还经常举行“孝善敬老”茶话会、垃圾分类等活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正成为城里人眼中的“画里乡村”和“梦里乡愁”。

  ……

  六盘山下,黄河岸边,一处处,一幕幕,汇聚成一幅欣欣向荣的塞上“富春山居图”:5年来,宁夏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9400元、10700元提高到40200元、16400元,年均增长6.4%、8.8%;“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在西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年提高到11年;率先在全国建成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人均预期寿命由74.7岁提高到76.9岁;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村级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

  石榴花开幸福长,同心筑梦新征程。

  宁夏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培根铸魂,心手相依筑家园

  记者 王 刚

  不久前的“五一”假期,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的“山海小院”民宿又迎来一批客人,“山海小院”的主人谢兴昌向大家讲述各族群众共建幸福家园的故事。

  今年69岁的谢兴昌,是电视剧《山海情》里男主角马得福的原型。在闽宁新貌展示中心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谢兴昌在这里向年轻一代讲述闽宁镇民族团结的故事:“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在相互帮助、共同奋斗中过上了好日子。”

  宁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文化认同为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颁奖仪式上,银川市选送的剧目《岩石上的太阳》获舞台美术奖。这部剧目以贺兰山岩画为创作主题,展示了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成果。

  “一把馓子我从小吃到大,张姨家的馓子酥脆可口。吃着她的馓子长大,我和其他小伙伴都成了好朋友。”中卫市“石榴籽”故事微电影《一把馓子》在朋友圈里刷屏,展现了各族群众邻里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生动画面……

  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宁夏依托各级文化馆站、教育基地等,开展大众化宣传宣讲,连续6年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百场万人”大宣讲共计6800多场次;打造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等主题展馆、公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组织各类文化下基层活动近5000场次,创新活动载体,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

  “三项计划”,团结花开情相融

  见习记者 何婉蓉

  吃过早饭,稍作休息,77岁的邱琴权穿好运动衣,去小区广场上集合,参加社区的健步走活动。

  “我走得慢,你们不用等我。”邱琴权怕耽误其他人的时间,但大家都时不时放慢步伐等她。邱琴权说:“我们社区的居民,大家关系非常好,经常聚在一起活动,在这里生活既幸福又充实。”

  邱琴权家住贺兰县富兴街街道花园社区,社区现有13个居民小区,住户7465户23351人,其中少数民族3012人。

  社区以“一小区一文化”“e邻里一花园”特色邻里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石榴花开踏春行 共建和谐邻里情”运动会、“暖暖粽香香四溢 浓浓邻里情更深”端午节活动、“共育幸福石榴籽 浇灌民族团结花”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各族群众融入社区“大花园”,共建幸福家园。

  宁夏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在社区打造“一家亲”互嵌式社区品牌,在学校打造“红石榴”青少年交流品牌,在景区打造“中华情”旅游促融品牌,重点围绕“宁夏二十一景”打造一批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

  5月20日上午,在青铜峡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汽车维修实训中心,2023级汽修(1)班的41名学生团结协作,一同完成实践作业任务。“我们班有41名学生,其中28名都是少数民族。”班主任赵俊峰说。

  下课后,学生们聚到学校广场上的石榴籽文化园活动,有的在长廊驻足,欣赏橱窗里展示的民族团结主题的征文、书法、绘画等作品,有的在融乐亭聊天休息。

  “我们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各民族学生互学互融、共同成长。”学校副校长王楠介绍。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宁夏所有地级市、县(区)全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新格局,民族团结之花香沁宁夏山川。

  党建引领,聚力共绘同心圆

  记者 何耐江

  近日,银川市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兴洲南路社区党委书记贺艳,带着“红马甲”志愿服务队来到居民宋金花家,为宋金花的母亲进行爱心义剪。

  宋金花是独生子女,一人照顾因脑梗瘫痪在床的母亲十余年。“经常有志愿者来我家上门服务,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前段时间,义工服务期满,我自己不会理发,一个人也搬不动老人,这次真是帮了我大忙。”宋金花感动满满。

  “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对于各族居民各种小事、难事,社区党委时时关注,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发挥各自专长,为各族居民提供各式各样的便民服务,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到家’的转变。”贺艳说。

  兴洲南路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红五心’ 为民服务家园‘兴’”为党建品牌,以“五心(舒心、放心、爱心、安心、润心)”服务为载体,将“共享+”元素植入基层治理,让服务更有温度、治理更有成效。

  “坐下来一杯茶,有啥事慢慢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吴忠市利通区胜利镇民生社区“驿家亲”调解室,调解员耐心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该社区依托党群服务驿站,用心用情服务好各族群众的大事小事。

  民生社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治理+”,画好“同心圆”。社区党委以“小区事大家议”为理念,探索“多多议善”协商议事工作法,持续营造“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的协商议事氛围。以支部委员、“两代表一委员”、居监会委员、楼栋小组长、单元红管家、党员居民代表为重要抓手,有效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同时,该社区将辖区内困难群体纳入网格化管理,安排社区网格员与其“一对一”结对帮扶,建立联动走访机制,及时掌握动态与困难诉求,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就医等方面难题。

  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落地、见行见效,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

  记者 高 菲

  近日,银川市金凤区第七小学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逸夫小学联合开展青少年互访联谊活动。在书香游园会、读书交流会、点亮微心愿等环节中,两地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友谊。

  今年以来,中卫市10万余名学生分别走进中宁县烈士陵园、海原牌路山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民族团结故事等,切实增强“五个认同”。同时,依托沙坡头景区、金沙岛等研学基地,开展研学活动40余次,参与学生2万人次,促进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固沙植绿成果等,厚植家国情怀;此外,组织163名学生到北京、福建等地,开展“闽宁芬芳·筑梦未来”等主题研学、夏令营活动。

  记者从宁夏教育厅获悉,宁夏教育系统以“石榴花开校园·籽籽同心向党”为主题,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去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有形有感有效的活动1.5万多场次,参与师生900多万人次,实现宁夏3265所学校全覆盖;宁夏教育系统共建成10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振兴路上的好伙伴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 文/图

高定成(左)查看黄瓜长势。

  离上班还有20分钟,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村书记高定成刚把桌子上的灰擦掉,村民徐国转突然闯了进来,喘着粗气说:“高书记,他们欠我2400元房租,打电话不接,你帮我要一下吧。”

  半年前,徐国转把房子租给了施工队,眼看着施工快结束了,房租还没拿到。

  高定成拨通了施工队负责人的电话。不多时,项目负责人来了,“请你们放心,我保证不会欠钱跑路的,过几天就结账。”

  想象中脸红脖子粗的场景并未到来,徐国转喝了口水便离开了。

  高定成也喝了一口水,抬腿前往胡进敏家的大棚。胡进敏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欣荣村种黄瓜的产业篇章由他开启。高定成心里想啥,胡进敏非常清楚,“他就是想让我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带领大家一起种。”

  欣荣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是一个由汉族、回族、傣族、藏族组成的近万人的大家庭,高定成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但这个“家长”并不好当。“我们家的地太少了”“我找不上活干”……每天一睁眼,他就要面对村民们的各种问题。为此,村“两委”主动出击,将村里的土地整体流转给种植大户,高定成则带领村民们到附近的西红柿种植基地打工。从覆膜、打杈、采摘到拉秧,每人每天收入100余元。

  “在党的好政策引导下,全村各族群众一起参与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好伙伴,我们村谁也离不开谁。”高定成说。

  “有心结,找姬秀花”

  记者 蒲利宏 文/图

姬秀花(中)与村民协商议事。

  走进中宁县大战场镇东盛村姬秀花党代表工作室,大厅内展示着工作室的规章制度、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照片等。外厅摆着一张桌子和6把椅子,遇到有村民来这里反映诉求,姬秀花都会耐心倾听,想方设法协调解决。

  “人熟是一宝”。在这个回汉共居的千余人的村庄,谁家有了矛盾纠纷,姬秀花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且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着门,说话大家都信服。两年来,姬秀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0余起。

  在姬秀花党代表工作室牵线搭桥下,该村引进黄粉虫、八宝茶等加工生产线,带动30余名留守妇女务工增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有了稳定的收入,供娃娃上学也有底气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再也不跟老公打嘴仗了。”村民李国芳说。

  “有心结,找姬秀花。”“自从姬绣花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由她领衔成立党代表工作室服务团队,同步组建5个品牌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政策宣讲、民事调解、妇女帮带、乡村治理、乡村文化等服务事项,累计接待群众200余人次,听取群众建议40余条,回应民生和发展问题50余件。”东盛村党支部书记李文说。

  小梓洋的“爱心妈妈”

  见习记者 姬 禹 文/图

李红梅和小梓洋在一起。

  “阿姨,我学会跳绳了。”

  “阿姨,我考试成绩提高了,老师表扬我了。”

  ……

  5月24日,平罗县城关镇明珠社区9岁的小梓洋开心地向李红梅阿姨一一“汇报”自己的进步。

  李红梅是明珠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小梓洋结缘于2017年。那一年,奶奶抱着小梓洋到社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李红梅了解到他们生活的实际困难后,开始尽力帮助他们。“每逢过节,她都会给我们送来米面油等生活物品,还帮梓洋申请到了每月1000元的津贴。”在梓洋奶奶眼里,李红梅早就成了自家人。

  2022年的一天,李红梅看到爱心托管班的孩子都在跳绳,只有小梓洋站在一旁看别人玩。她走过去,抱起小梓洋走到跳绳前,和大家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小梓洋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阿姨左胳膊受过伤,还紧紧抱着我跳了十几下。”懂事的小梓洋至今忘不了当时的场景。

  从见人不敢抬头、不敢说话到主动打招呼、敢于上台发言,李红梅见证了小梓洋的成长变化。今年,在平罗县妇联举办的“礼遇最美爱心妈妈暨爱心妈妈赋能”活动中,小梓洋勇敢地走上了台。

  最近,李红梅与小梓洋有了新约定:小梓洋从现在起认真练字,暑假带他到宁夏科技馆去参观。

  对小梓洋无微不至的照顾,只是李红梅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一个缩影。身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李红梅说:“社区是个大家庭,各族群众在这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幸福定会长长久久。”

  宁报微评 | 力量生于团结

  宫炜炜

  “各民族团结着心相连,好花儿,要唱个美好的明天!”在塞上山川,一首首花儿,唱出了塞上儿女手足相亲的幸福生活。

  从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到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育苗工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从涌现出“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经验做法,到培育打造了闽宁镇等18个国家级、202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从广泛开展“红石榴”志愿服务、“社区邻里节”等群众活动,到连续40年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随着全区民族团结工作的全面铺展,“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已成为塞上儿女最深切的共鸣。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只要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携手、共同奋斗,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就一定能续写出更多民族团结的好故事,共同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壮丽篇章!

【编辑】:尤天竹
【责任编辑】:邵志权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